![]() |
![]() |
手機版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時政 -> 圖片新聞 |
【媒體關注】新華社:從“破冰攻堅”到“破繭成蝶”——龍江森工集團以改革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 |
2023-07-04 新華社 | |
新華社客戶端哈爾濱6月30日電(劉麗)6月30日,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迎來掛牌轉企五周年“生日”。五年征程鑄輝煌,時光丈量著龍江森工集團發展的壯闊進程,歲月銘記龍江森工人奮斗的足跡。 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總體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有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持續推進,生態屏障功能進一步凸顯,產業轉型步伐加快,職工收入持續增加……五年來,龍江森工集團實現從“破冰攻堅”到“破繭成蝶”的歷史性跨越,集團化、公司化、市場化運營取得新突破,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貢獻“龍江森工”力量,譜寫了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持續深化改革,發展活力充分釋放
推進改革創新,走破繭重生之路。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龍江森工體制性改革是龍江森工歷史上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觸及利益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重大變革。 五年來,龍江森工集團體制性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集團成立以來,2151項政府行政職能移交,事業單位由326家減少到56家,實現了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國有林區改革于2020年以優秀的檔級通過國家驗收,徹底結束了森工70年政企合一體制。 在全面推進國有林區改革的實踐中,龍江森工集團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以制度管人,按流程干事,推動企業規范有序運行,完成了對企業全部下屬的23家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對企業法人戶數進行壓減,先后注銷37家企業,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控風險。
全面實施國企改革攻堅,三年行動圓滿收官,103項改革任務全面完成。龍江森工集團總部機構由42個壓縮至17個,人員編制由375人壓縮至213人,林業局公司內設機構和人員均縮減50%以上;135戶全民所有制企業完成公司制改革,3戶企業進行了混改。 自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龍江森工集團統籌推進森工體制改革、國企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以猛藥去疴、自我革命的精神破解森工振興發展難題。特別是2022年以來,開創性地提出了“政治建企、生態立企、產業富企、文化潤企、人才強企、民生筑企、法紀治企”28字建企方針,實施“135”發展戰略,培育“樹人樹木、開物成務”企業核心文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改出“穩”和“進”,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躍上新臺階。 去年11月,龍江森工集團權屬企業黑龍江省林業設計院有限公司揭牌,標志著省林業設計研究院順利完成“事轉企”任務,龍江森工集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又結碩果。 五年來,龍江森工集團所屬326家事業單位減少270家,調減83%,事業單位編制數減少14149名,調減63%。龍江森工集團完成集團及松花江、合江、牡丹江三個分公司的企事業單位區域一體化整合,成立眾創集團、眾志公司、眾誠公司,理順森工直屬6家實驗林場管理體制。啟動三年“千名大學生”計劃,為各林業局有限公司招錄大學生906人,有效解決林區人才短缺斷檔問題。 “改革這把金鑰匙,開啟了龍江森工‘活力門’,集團發展動力和活力充分釋放。”龍江森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冠武說,2022年,龍江森工集團全口徑營業收入實現100.75億元,同比增加15.83億元,增長18.6%。
鍛造生態鐵軍,筑牢綠色屏障
五年來,龍江森工集團堅守生態紅線底線不動搖,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建立長效管控機制,提高生態建設質量。 龍江森工集團所屬23個林業局有限公司在守綠保存量、擴綠提增量、管綠防變量上下功夫,打破條塊分割,建立“林長+河湖長+田長”聯動機制,推進“天地空”一體化智能管護設施建設,打造具有森工特色的標準化、科技化、半軍事化的森林消防“鐵軍”,構建現代化天然林保護體系,連續13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 “我們通過智慧森工建設,實現了全局森林資源一張圖管理,同時加強國家、省級標準化苗圃建設,加快水曲柳等珍貴樹種的培育,著力保護物種多樣性,野生東北虎出現頻率更高了。”東方紅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軍說。
自東北解放之初,龍江森工就與共和國的命運緊緊凝結在一起,肩負起國家各個發展階段賦予的歷史重任。在國家發展建設中勇挑重擔,在“治危興林”中自強不息,在天保工程中砥礪奮進,在林區改革中顧全大局,在新時期建設中奮勇前行,譜寫了森工林區波瀾壯闊的生態文明建設詩篇。 森工林區開發建設70多年來,累計生產商品材2.49億立方米,上繳利稅78.9億元,承擔國家木材統配調撥差價275.6億元,更新造林保存面積2995萬畝。截至2022年底,森工林區有林地面積由2015年末的553.8萬公頃增長到557.92萬公頃,覆被率由84.09%增長到84.71%,森林總蓄積由5.1億立方米增長到6.84億立方米,公頃蓄積由92.11立方米增長到120.9立方米,連續實現森林面積、覆被率、總蓄積和公頃蓄積“四增長”,森林整體功能明顯增強。經中國林科院評估,龍江森工林區森林和濕地資源資產總價值達到2.8萬億元。 作為資源富集的天然寶地,龍江森工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優勢,為發展生態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方面森林為人們提供大量無形的生態產品,包括吐氧固碳、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吸附粉塵、生態療養等。另一方面通過探索生態價值的轉換路徑,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社會提供有形的林產品。
從“砍樹人”到“種樹人”到“管山護林”、守護國家生態屏障、提供豐富的生態產品,森工和森工人實現著身份的最大轉變。 在近日召開的首個生態建設工作會議上,龍江森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冠武表示,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龍江森工集團將切實增強抓好森工重點國有林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努力鍛造國家生態建設鐵軍和龍江綠色發展主力軍,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地和“兩山”價值轉換“實踐地”,組建專業力量、壯大綠化產業,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各個主戰場中貢獻龍江森工集團力量。
多輪驅動發展,構建生態產業體系
五年來,龍江森工集團積極培育森林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探索“兩山”價值轉化路徑,加快將林區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壯大經濟實力。其中,全力打造具有林區特色的森林產品品牌成為轉型亮點。 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原則,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目前,龍江森工集團累計營造紅松經濟林面積24.88萬畝,種植刺五加11.25萬畝、沙棘8.71萬畝、榛子1.2萬畝、藍莓樹莓3550畝。投入資金6683萬元建設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苗圃46處,12個單位苗圃被確立為省級林業保障性苗圃,在圃苗木總量1.8億株。2023年,集團將進一步加大標準化苗圃建設,力爭總量達到100處,苗木保有量突破2億株,加快建成國家最大的國有苗圃集群。
如今,依托林區自然資源優勢,加快建立森林食品產業體系,踐行森林“大食物觀”已成為龍江森工人的要務。 葦河林業局有限公司結合林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森林農業、森林果蔬業,建立農業種植示范基地600畝,建設果蔬大棚110棟,完成紅松林套種刺五加實驗林750畝、榛果林1750畝、藍莓1411畝,還建設了3.5萬畝紅松經濟林基地,進入紅松果豐產期,每年可創造產值1.2億元。 “我們先后推出了‘黑森’品牌和‘森’標高端品牌,產品涵蓋森林食用菌、森林蜂蜜、森林堅果、森林漿果等系列森林食品,讓越來越多的‘森林熱量’‘森林蛋白’從林間走上餐桌。”森工森林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華說。 目前,龍江森工集團正在全力踐行“大食物觀”,建設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62.5萬畝,開發出食用菌、蜂產品、漿果、堅果、山野菜、飲品、北藥、保健食品等12大類、120余種森林食品,進駐大潤發、物美、家樂福、上海聯華四大商超連鎖店800余家。與建投集團在華旗酒店開發建設林語餐廳。2022年,森林食品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億元,同比增長97%。 在清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建設林場的中草藥基地,桔梗、赤芍等中草藥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建設林場北藥種植面積已達1000多畝,并建造了現代化藥材初加工廠。林場負責人介紹,除了加大種植力度,建設林場還做好中草藥的起收、曬制和銷售等工作,為種植戶和企業牽線搭橋,林場的北藥產業直接帶動職工投入北藥種植,帶領職工共同增收。 龍江森工林區有著30多年的中藥材種植歷史,23個林業局公司種植中藥材特色品種68種。目前,龍江森工集團中草藥累計在田面積56.13萬畝,約占全省中藥材種植的14%。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壯大中醫藥產業的工作部署,龍江森工集團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集團產業轉型發展的重點,在方正林區建設了4.66萬平方米中藥產業園區,新上年產5000噸的中藥材加工項目。成立森工中藥材產業發展公司,推進中藥材資源跨區域整合,實現了產銷一體化運營。 龍江森工集團森林旅游康養產業穩步推進,下屬9個單位被評為國家森林旅游康養基地,“中國雪鄉”“龍江鳳凰山”“柴河威虎山”“方正鴛鴦峰”“樺南森林小火車”等成為更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借助國家“雙碳”戰略,加快將森林“碳庫”變為“錢庫”,集團被納入省林業碳匯試點,林口局公司被列為全國國有林場森林碳匯試點。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
![]() |
||||||
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 咨詢監督電話:0451-82622425 郵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昌街66號 黑ICP備:05002205號 |
||||||